青岛培训 培训新闻 临沂金葵花:海外华媒青藏高原感知王洛宾音乐

临沂金葵花:海外华媒青藏高原感知王洛宾音乐

艺术特长 临沂金葵花少儿 2016-12-26 11:02:58 351浏览

相关标签: 艺术特长

“我出生在中国,旅居澳大利亚22年了,孩提时代,王洛宾先生的一首《在那遥远的地方》,让我对这一块土地向往了50年。”14日,在青藏高原金银滩草原王洛宾音乐纪念馆里,面对着大量珍贵图片、实物及200余件不同时期的歌曲、歌剧手稿等影音资料,澳大利亚华夏传媒集团董事长项翔感慨万千。

当日,在位于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内、目前中国最大规模的集中体现王洛宾音乐的纪念馆里,来自海外19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家华文媒体负责人,在布满墙壁的老相片、歌曲手稿以及令人扼腕叹息的几段“情史”中,因王洛宾或徘徊哀叹,或流连忘返。

“多年来,我始终有一份期待,想要在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‘诞生地’了解自己印象中模糊的王洛宾。”58岁的项翔称自己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开始接触王洛宾的音乐,多年来,一直疑惑是什么让这位老人和他的音乐有这样的魅力,能在海外都如此受追捧。

项翔说,今天在这蓝天、白云下的大草原上终于找到了答案。“王洛宾一生的音乐创作和坚持对我的影响之大,超出了自己想象。”他表示,这块土地能激发人的情感与灵感,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但音乐的生命是无限的,这位老人用音乐给全人类带来了幸福感。

作为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,王洛宾一生创作歌剧七部,搜集、整理、创作歌曲1000余首,出版歌曲集六册。1938年,王洛宾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《达坂城的姑娘》之后,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,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,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。

王洛宾音乐纪念馆由“走向音乐圣地”、“在音乐圣地的多彩绽放”、“矢志不渝的音乐追求”、“西部音乐的传歌者”和“乐缘情未了”五个篇章构成。

  追随着讲解员绘声绘色的描述,20余位海外华媒人身临其境的感知了王洛宾的一生。讲到鲜为人知的故事时,讲解员还会即兴轻声哼唱一曲,围聚的人群纷纷屏住呼吸,去“回忆”那段美好的岁月和难忘金曲。

多年来,斯洛伐克《中华欧报》常务副社长王海虹的车上始终保留着王洛宾歌带,参观接近尾声时,他依然意犹未尽。他说,几十年前上小学的他听过《在那遥远的地方》后,青海便成为他一生魂牵梦绕的念想。


继续浏览有关艺术特长的文章